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黄芯红先容,首先,陶瓷餐具上是否标示釉中彩、釉下彩,国家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,即使是记者看到的标有实行标准的商标胶贴,也没有规定一定要有,消费者在这方面寻求信息可能确实比较困难。
但是他说,只要是正规销售渠道的产品,绝大多数都应该是合格的,因为这些产品可以流通,一定要经过检验。然而,市场上仍有小企业偷工减料,生产劣质产品。有些消费者往往贪图便宜,在早市这样缺乏监管的地方买便宜的陶瓷餐具,很可能是中招,而走街串巷,推车,挑担子,这样更要谨慎。
骨质瓷釉面也不可大意
黄芯红先容,釉上彩、釉中彩及釉下彩是目前陶瓷主要的三种彩绘方式。“它们都属于装饰方式,主要满足的是视觉效果,釉中彩、釉下彩表现形态上较釉上彩更加饱满、滋润。”
釉上彩是坯烧好后上釉,在釉上贴花或彩绘,再经过800℃左右加热烤花而成。“由于技术需要,颜料中会加入铅、镉。”但也强调,只要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操作,合格的釉上彩陶瓷餐具对人体完全无害。“国家标准严格规定铅、镉的析出量,但一些小厂商为了节约成本,降低烧制温度和时间,不使颜料充分渗透到坯料中,颜色浮在餐具表面,与食物接触时有危害。
釉中彩的处理有两种方式:一是和釉上彩操作相同,只是后烧制温度达到1100℃—1200℃,使颜料可以深入釉面更深;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将颜料夹在两层釉之间。釉下彩在颜料上封釉,原则上可以防止铅和镉的析出。
需要提醒的是,与其他材质的瓷器相比,骨瓷的釉面由于可塑性差,也加入了铅和镉。但是,随着技术的进步,现在很多大企业开始使用不含铅、镉的花体颜料和釉,这样的产品也可以放心使用。
有没有直观的方法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陶瓷餐具的优劣?黄芯红教你几个简单的方法。
摸不光滑的不要
摸瓷器的表面,如果上面的花体是凸出的,那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为釉上彩,但还要具体摸花的表面及釉体是不是光滑,如果它们都比较粗糙,那么说明“没有烧熟”,这样的产品好不要购买。黄芯红提醒,如果非常关心铅、镉的问题,应避免购买内壁有花或满花的餐具,虽然合格产品无害,但这样更能万无一失。
看有气孔的不要
陶瓷餐具的使用性能除了注重安全外,也不容忽视。有人建议,餐具可以斜放,这样当光照在上面时,上面的瑕疵就可以一览无余了。所有表面有小气孔、凸起、落渣、杯子底面不平整的问题都会给以后的清洁带来不便,所以不要买。
倒扣不平整也不行
碗、杯、盘等产品也要检查其平整度,这在国家标准中也有严格的规定。可以把餐具倒扣在平坦的玻璃台面上,看看餐具口是否有翘曲、不平坦的问题。你也可以把同样的碗和杯子叠在一起。质量好的产品要紧紧缝合,拿起一个,甚至把另一个带起来。但是品差,可能会歪斜,甚至叠不起来。
敲击不清脆有裂纹
瓷器的声音应该清脆悦耳。据黄芯红先容,有些陶瓷餐具坯体有裂缝,但表面看不见。买之前敲一下,如果是这样的话,会发出浑浊的声音,大家很容易分辨出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