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瓷发明以来,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,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类型。根据颜色、烧成技术和骨粉的来源,有很多分类方法。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:
1.根据原料的来源来划分。
①动物骨粉,以动物骨粉为原料制作。
②合成骨粉,以合成骨粉为原料。
③混合骨粉,以动物骨粉和人造骨粉为原料。
这些产品的外观没有明显的区别。
2.根据骨质瓷胎体的颜色来划分。
①乳白色,无任何颜色添加剂。
②象牙黄色,含有黄色剂。
③青绿色,添加氧化铜
④其他颜色,添加其他着色剂并呈现相应的颜色。
在这些产品分类中,乳白色的产品透光率较好,其他颜色的产品透光率稍差。
3.根据烧成工艺区分
①二次烧成,使用熔块釉进行二次烧成。
②一次烧制,用生釉一次烧制(仿骨瓷)
烧成工艺的不同,骨质瓷产品在外观质量上,二次烧成比一次烧成产品规整度高、釉面光亮,一次烧成釉面硬度较高。
经典的骨质瓷一般使用动物骨粉来生产,由于骨粉含铁量极小,烧成后呈现纯净、柔和美丽的乳白色,深受人们喜爱。是由于骨质瓷的纯净,所以在骨质瓷配体中加入少量的色剂可以制作出色彩明快的产品,如象牙黄色、青绿色等,其质感柔和纯净,给人舒服的感觉。象牙黄色的骨质瓷一般在坯体中加入(百分比为质量比例)蒲黄来显黄色。青绿色骨质瓷可用0.05%~0.3%氧化铜和0.1%~0.2%氧化铁上色。骨质瓷的不同颜色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稍有不同,但不太明显。
